TOP

武捷宇作品读记 | 于爱成(一)
2025-05-16 21:53:44 来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11次 评论:0

微信图片_20250516181118.png


1998年生于深圳,青年作家,高中语文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荣获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第三届“新芒文学计划”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联合举办)、第九届“深圳十大佳著”、2023睦邻文学奖等奖项。】


1998年出生的武捷宇,是在深圳本地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也可以说是“深二代”作家,不过这样的“深二代”其实也分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早年的郁秀,她的成功更像是野生野长自发自为(作为国内著名印度文化学者的郁龙郁教授的女儿,也许为她提供了同龄人少有的文学环境),为深圳文学的青春写作树立了一座极高的灯塔;第二种类型如文珍、王诺诺等,在深圳完成初高中学业,到外地读大学后才成为了作家;第三种就是武捷宇这样的作家,可以视作深圳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多年发展结出的硕果。这样的果实,如张悉妮、李墨白、韩淑娴、赵莉、袁博、武捷宇、时潇含、丘玉琪、丘楚原、黄子真、王艺博、欧阳子毅、姜二嫚等,得益于深圳良好的校园文学教育,以及深圳市文联市教育局联合推动成立的中学生文学社团联盟及杨宏海、谢晨等多年坚持推动“阳光写作”的助力,也得益于严凌君、陈萍、万福友、陈冬平、陶粲明等一批校园名师的付出,都有很高的起点,也有比较亮丽的文学成绩。不过他们这些文学天才到外地高校完成学业后,大多从事了不同的工作。能对文学创作保持了持续的热情,不断有作品问世的,目前看袁博和武捷宇是其中的佼佼者。


微信图片_20250516203559.png


就武捷宇的创作而言,她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十五日》《蕉鹿》,《蕉鹿》荣获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全国教师文学创作最高奖)、2022全国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奖、第九届深圳十大佳著奖、2024深圳睦邻文学奖、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24年度十大好书等,获选深圳都市题材精品文学扶持项目,入围首届梁晓声青年文学奖。部分作品刊登于《特区文学》《北方文学》《中学语文》《晶报·深港书评》等报刊。


笔者因长期从事作协、评协的工作,也始终在深圳文学的现场,对包括武捷宇、袁博、文珍、王诺诺等在内的这批作家,十多年来一直比较关注。结合对武捷宇作品的阅读,谈点初步的观感。


最早接触的是武捷宇的长篇小说《十五日》,这部作品笔者推荐参评深圳市第九届十大佳著的评选,上榜后,为这个作品撰写授奖词。授奖词是这样写的:这是一部具有鲜明Z世代文学风格的作品,同时兼具文学经典化的谱系。在种种经典和流行的资源(“十日谈”“七宗罪”“红白蓝”“密室逃脱”“西西弗斯”“治愈系”……)之上,作者将小说故事建基于一个具有批判性的现实题材的核,反映一桩校园霸凌案件对八个家庭20年的伤害和影响,但小说结构的设置,却舍弃现实主义的线性讲述,而是将故事中涉及霸凌案的八个人放到一个“红顶密室”(《深红色房间》原型),以此为背景,在时空的变换和纠缠中,通过十五天内的十五个场景,十五种情景,十五种气氛,搬演一出出戏中戏,将与带血的旧案有关者通过这样的还原、重现、拷问,并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二十年的叙事空间,将这样一个并不新奇的故事,赋予了打开的更开阔的反省空间。从而,这个故事,关乎人性、生命、自我,也关乎正义、善恶和疗愈。作品写出来一种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写出来一种残酷性和荒诞感,但她试图超越这样的无力和荒诞,从而这成为一部兼具现实性和类型性的现代主义佳作,一部有野心的Z世代作家破壁之作。


2023年,武捷宇以一篇不算很长的非虚构《病房里的绿帘》,参评深圳睦邻文学奖,笔者作为终评评委,对这个作品也给予比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篇小说化手法的散文佳作。写得如此真切、刻骨,写出真切的疼痛和刻骨的疼痛,这疼痛感染到了传递到了我们读者。而且这痛不仅仅是个体的,还有她的病友,每个人都有疼痛而且每个人的疼痛都这是不相通,但相通的是那份关切和爱。这通篇的疼痛和通篇的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感动而致泣下。最后,仍要感叹作者的好文笔,浑然天成的好作品,没有更好的方式和文字能记下这些了。她做到了。


2024年武捷宇以一部中篇小说《溪山》参评睦邻文学奖。尽管评委会办公室提交给终评委的稿子都是匿名的,但盲评之时,笔者也大致能猜出这个作品的作者。武捷宇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格,一种腔调,一种气息。这也是笔者在评《十五日》时就感觉到不太好轻易归纳的一种“Z世代”的文学风格。这是一部当代深圳青年人爱情的中篇小说(篇幅三万多字,是中篇的体制,当然所写人物、故事是短篇化,又可称之为一个比较长的短篇),所写深圳出生或在深圳长大的一代人的情感故事,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处理,关于人的经历和家庭、遭际、环境给人带来的伤害,影响到了人的爱的能力、方式和理解,并需要一生来治愈。两个主人公,这对恋人,像是作者分身术——两种人,两种文化的遭遇、吸引和对话。往大里说,也许是文化、文明、价值观等在这里、在这代人、在此时此地的相遇。作品叙事没有大起大落,描写精到、细腻,不急不躁,但也节制干净。所述都是点滴小事,但小事中的细节、细节中背后的故事、故事所承载的寓言,等等,都是当代深圳小说、当代城市小说的有识别性的开始。他们已经不同于当红一代的叙事模式和价值观,小说是敏感情绪和心智的容器。作品也写出来一种新一代作家不同于受经典文学影响哺育并追赶的作家的风格——也许这也是当今Z世代至今的年轻人的口味、口感,他们更喜欢这样稍稍刻意跟现实美学保持一点距离。 

Tags:于爱成 武捷宇 蕉鹿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现代性视野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