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黄惠波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赏析(3)(一)
2022-01-21 07:37:38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897次 评论:0

2022-01-11_101826.jpg


是的,如果有人说“我”不是风、不是雨、不是雷、不是电,也都没关系。本来风、雨、雷、电,都是名相上的称谓,“我”的名字,是名之为风,名之为雨,名之为雷,名之为电。“我”是这样的事物:名之为风的“我”,有形象,有面目;名之为雨的“我”,有喜悦,有忧伤;名之为雷的“我”,有快活,有愤怒;名之为电的“我”,有柔弱,有刚强。人类如是,“我”也如是。“我”如此,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我”拥有了“人性”,从而,“我”就成为“人类的另一副模样”,成为人类形象、情感的映照和投影。

 

是的,“我”与人类同体同情同理心意相通,“我”参与了人类的历史,见证了人类的传奇,熟知人类的故事。“我”可以随口喊出一个个古往今来英雄豪杰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在风中一遍遍一代代传递;“我”可以用雨幕丝缕装点一座座城市一个个村庄,每处都如梦如幻像极了你所魂牵梦绕的家乡或理想中的家园;“我”的声音只要你填上词,其激越、其雄壮、其苍凉、其锐利,像极了一首“进行曲”。而当你忆起“我”时,只需闭上眼睛想一想,就能感受到那种“生死之间令人怦然的爱意”——恍若生离死别的爱情——令人心动,令人心伤,转瞬即逝,华美绚丽——像极了生死之恋。这都是爱呀,全是爱,只有在世间、在人世,与有情众生、世间人类发生关系,才会让这爱得以“留连”,也只会在人间“流连”。

 

“我”爱这尘世、有情、众生、人类,“我”愿意为人类赴汤蹈火、奉献、守护。作为风,“我”愿做“披荆斩棘的清道夫”,“为后来者蹚开一条条血路”,如人类中的革命者;作为雨,“我”愿做“不知疲倦的先行者”,“为后来者种下一片片杏林”,如人类中的改革者;作为雷,“我”愿做“振聋发聩的预言家”,“为后来者准备百千个锦囊”,如人类中思想者;作为电,“我”愿做“慈悲为怀的苦行僧”,为救度众生讲经说法求证大道而始终“匆匆疾行于旷野中”,如人类中的布道者。人间的事,大抵如此,“我”悉知悉见,见证着,参与着。风负责开拓,雨负责种植,雷负责思想,电负责灵魂。这就是“我”的人间情怀。

 

“我”还有“我”的乡愁旅痕,有“我”的惦念牵挂。当“我”到远方漂泊时,“却执着地寻找故国家园”,试图发现与她相似的痕迹;当“我”“流浪江湖”时,却在心里念念想着唐诗宋词的故乡记忆;当“我”“轰轰烈烈”惩恶扬善代天执法时,却处处小心生怕误伤了每棵村头的老树;当“我”“纵横驰骋”列缺霹雳雷电相击时,却怀着心事生恐点燃了每个老宅的屋檐。如果“手搭凉棚”就可以望见故园,如果“自备缰绳”就可以下船上岸,如果挂个“免死金牌”能让老树免遭误伤,如果可以“立字为证”能让老宅免受电焚,那该有多好!“我”总有太多的牵挂和心里的柔软,“我”知道,“每个老宅屋檐哟连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让“我”怎忍心无所牵挂无所忌惮无所顾忌?啊,每个人都有来历,每个人都有今生前世,每个生命生而自由而灵魂尊贵、不可替代,每个人都会把最后的目光投向故园家乡!他们的心事就是“我”的心事。

 

“我”有“我”的执着、坚韧、顽强。作为风,是从来不惧前路崎岖不平的,从来没有过不去的坎;作为雨,是从来不惜汗水泪水的,从来不唱高调“说什么负重前行”;作为雷,是从来雷霆万钧炸开堡垒敲碎顽石的,从来不自我吹嘘居功自傲,只会“庆功宴上默不作声”;作为电,是从来冲破屏障撕裂黑暗的,从来不认为这是什么“奉献”,“我”只是做着该做的事。这勇往直前、忍辱负重、勠力前行、任劳任怨、功成身退、不求回报,是什么?这些都是人类的美德啊。而“我”不过是在“以人类为师”,向人类学习。尽管人类并不以为意,从来保持对“我”的距离,从来不把我视作他们的亲密同类,“不以我为荣”。但“我”却以人类为师、以人类为荣,夙兴夜寐,“日夜煎熬”,“只为留守在人间”,守着人类,护着人类。 

Tags:以“艺”抗疫 诗评 诗歌赏析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 下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