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圳评论】专题 | 曾楚桥:以陈彻的方式打开深圳——评《春天短暂而漫长》(一)
2025-04-07 11:32:21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曾楚桥 【 】 浏览:33次 评论:0


0-1.jpg

以陈彻的方式打开深圳——评《春天短暂而漫长》

曾楚桥


打开深圳的方式有N多种,比如老亨的《深圳史》,陈启文的《为什么是深圳》,还有杨黎光的最新力作《奔腾的深圳河》等等。作为非虚构作家,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力图在故纸堆里找到深圳的打开方式。其实,每个人要打开深圳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比如小说家陈彻,她会用什么方式来打开深圳呢?

手上的这本书,在初稿时我就有幸读过。此次重读,又是另一番滋味。同样是写小说的人,我为什么就想不到这么好的切入点呢?无可置疑,陈彻打开深圳的方式是特别的。事实上,她无意于揭开伤口,也无意于歌颂,她只限于提醒,提醒后来人,深圳既是所有的人深圳,也是属于她一个人的深圳,小说是她一个人的深圳史诗。

我无意于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打开《春天短暂而漫长》。


一、以陈彻的方式还原历史,以上帝的视角疏离历史


三十年前的深圳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对今天的年轻读者来说,它的面貌是模糊的,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事实上,笔者作为一名资深打工者,说起深圳的历史,我脑子里首先呈现出来可能是一片混乱的景象:低矮的房子、阴暗的小巷、混乱的脚步声、查暂住证的叫嚣声此起彼伏。记忆可能会在一瞬间短路,在慌不择路中似乎需要有人引路,才能找到当年的出口。这个时候陈彻站了出来。她指着公交站牌说:到翡翠花园有落。很明显,对陈彻笔下的人物来说,这就是深圳的入口,同时也是深圳的出口。

陈彻用自己的方式有条不紊地还原着历史。她告诉她的年轻读者,当年她的主人公孟瑶就是背一个简单的行李包来到了深圳。三十年前的深圳是怎么一幅景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作家只需用一个生动的细节就让读者记住了另一个人物李志伟。从一开始,作家的笔就一直紧贴着所有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如在眼前,让人相信这就是历史,普通人的深圳史。

在这个意义上,呈现是重要的。也意味着呈现有着多重的指向。一不留神,就让会故事走向歧途。但陈彻是警惕的,她很清楚,她可以随意虚构人物,虚构场景,甚至有些人物行为,让人难以置信,但她必须为她的人物营造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她才有机会抽身出来,脱离记忆的窠臼来审视小说中的芸芸众生。也正是这上帝一般的视角在小说中给历史带来了若即若离的疏离感。作家小心翼翼地维持这独特的分寸,让读者沉醉于作家设计的精彩故事中时,偶尔也清醒地带着批判性的目光审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对主人公孟瑶是如此,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作家一视同仁地让她众多的人物从始到终在小说中呈现着最为真实的一部分。

 

Tags:深圳评论 曾楚桥 陈彻 春天短暂而漫长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深圳评论】专题 | 武捷宇:澄..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在深圳,而不..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