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火乡村》创作谈
王健
写成这本《烟火乡村》散文集,纯粹是无心之举。
周国平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乡村,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让我感受到了天地的广阔,大山的雄壮,小河的秀美,动物的真萌可爱,植物的千奇百怪,更重要的是,我能够自由自在地奔跑、游泳、攀爬,自己制作玩具,变着法子与伙伴们玩游戏。
乡村生活在物质上的确是清苦的,但父母和姐姐们的爱是饱满的、浓郁的、无尽的,为我遮蔽了很多风雨,让我“年少不知愁滋味”,所以,可能与大多数生活在乡村的人感受不同,我体味到更多的是乡村的美丽和美好,特别愿意分享这种感受,由此迸发出一种强烈的叙述冲动。
我陆陆续续写出的一些乡村散文,受到了诸多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朋友的喜爱,他们纷纷鼓励我写下去,就这样汇成了眼前这本集子。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家境贫穷,但父母舐犊情深,他们苦中作乐,要么摘野果,要么在田间地头种些甘蔗、蚕豆、向日葵等给我们当零食,农闲和过年时节变着法子做些好吃的,让我们感到很满足。我们兄弟姐妹有六个,打打闹闹也好玩,感受到的还是快乐更多。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无差别的拥有,我对苦和乐感受的跨度更大,幸福感也更强烈,更容易满足。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就是不记得曾经吃不饱的日子,但记得那些穷欢乐。
我们对乡村充满了眷恋。那山山水水,那花草林木,那蜂蝶鱼虫,那猪马牛羊,那袅袅炊烟,无不展示着生命的活力,让我们振奋。
我们对乡村生活充满了怀念。那整整齐齐的田垄,那随风荡漾的麦浪,那蛙虫鸣叫的夜晚,那丰收喜庆的场面,无不鼓动着生活的希望,让我们沉浸其中。
我们对土地充满了膜拜。那么一片土地,就能神奇地生长出各类植物并滋养万物。在我们看来,现实生活中的房屋、汽车、手机、珠宝等等都可以舍弃,唯一不能舍弃的就是土地。匍匐在温暖肥沃的大地上,我为这种馈赠泪流满面,我不止一次想过,只要有土地,我总能自信满怀。
我们对父母充满了敬佩。他们观天象,知天时,懂地利,熟农谚,与那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不畏不惧,不怨不恨,不急不躁,不紧不慢,遵循天地大道之轮回,遵守着自己的处世之道,养育儿女,春播秋收,活出大大的“人”字。
“历史,是被记录的记忆”,没有记录,记忆就消逝了。对于昔日的所有美好,我愿意做一名客观、诚实的记录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种植自己的春夏秋冬”,无论这份梦能否实现,我都期待读者能在《烟火乡村》中感受到浓浓的烟火味道。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