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圳评论】专题 | 庄向阳:觉者本真——读王健《烟火乡村》
2025-04-18 17:34:46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庄向阳 【 】 浏览:18次 评论:0

0-1.jpg

觉者本真

——读王健《烟火乡村》

庄向阳

 

 

世界上有一座叫“白鹤畈”或“百家畈”的村庄吗?这座村庄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在阅读《烟火乡村》之前,我对这座村庄一无所知;读了这部散文集,不禁对其充满了神往。

 

《烟火乡村》是王健的第一本散文集,他从自己生长的小村庄写起,写人与动物,写儿时游戏、自制玩具,写乡村味道,写挚爱亲情,没有矛盾与纷争,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作者娓娓道来,描述了一幅充满人间温情和烟火气息的世外桃源图景。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部关于儿时、故乡、亲情的回忆文集,也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这部心灵史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字——爱。阅读王健的文字会发现,他的书写格外纯净,充满了对家乡与故土纯粹的热爱。作者的家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是一处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的小村庄,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只不过是中国数以十万计的村庄中的普通一个;但在作者的印象里,“生长时节,绿油油的稻禾和麦苗一望无际;收获季节,黄澄澄的谷穗麦穗波浪随风荡漾,大自然的美丽和慷慨那时已深植我心”。对乡土、对故乡的挚爱都存在作者的记忆里了,这份挚爱其实是有源头的,源头正在于作者生命里的那些深刻的美好印记和感动。我把写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故乡的,一种是失去或没有故乡的。拥有故乡的作者是更幸运且令人艳羡的,故乡成为他们写作的源头和出发地。他们总是有着写不尽的题材,书写通过对家乡的凝视而获得了一种特别的意义,譬如高密乡之于莫言,田湖镇之于阎连科,延津县之于刘震云,花莲之于我喜爱的台湾作家陈黎……如果把外国作家加进来,这个名单我们可以列得更长。故乡给予写作者以生命的滋养,而作家报之以书写,把故乡在人类文明的地图上清晰地标记出来。

 

对故乡的爱,其实还源于作者对家与亲人的眷恋与爱。因为爱家与亲人,对故乡的热爱便有了归属,也更为炽烈。当想起故乡的时候,作者头脑里常常冒出的场景是这样的:“常怀念夏日的午后,我端着一只大土碗,里面盛着妈妈用刚刚从门前柏树上摘下的丝瓜做的丝瓜炒蛋,坐到门前的石墩上。眼前是对面葱郁的山坡和河边的翠竹,两只狗和一群鸡仰着脖子望着我,盼望撒给他们饭粒,屋后的蓝色炊烟袅袅跳舞,散发出人间烟火香味……”故乡就是如此的人间真实,如在眼前,如在昨天。而这本散文集取名“烟火乡村”,“烟火”成为全书的核心意象,也是在作者记忆深处不断萦绕、挥之不去的意象,恰切而真实可感。

 

由这部文集,读者认识了机敏敢闯、仗义担责但也重男轻女的父亲,认识了勤劳良善、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的母亲,还有关心、陪伴作者成长的姐姐……亲情永远属于个人,但是当这种对亲情的书写能够超越个人记忆的边界,走入读者的世界,这份亲情就有了更值得珍视的价值。阅读这样的文字,我不由得为作者的赤诚所感怀。作者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深圳,长期在龙岗工作,为龙岗社会做出了他的一份贡献。能够支撑他一路走来的,当然有很多东西,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还有正直、责任心等,从根本上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原生家庭的环境,来自家人的爱。

 

在大学里我主要从事写作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我不光关注文本呈现的样貌,同时总是对文本是怎么写作出来的持有浓厚兴趣。拿到《烟火乡村》文集时我就好奇,作者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直到最近几年间才开始散文写作,坚持数年,汇成了这本散文集。那么,作者是如何迅速地成为一位散文作家?

 

我的家乡与作者的家乡相隔千里,但都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有一些相通的生活经历,比如冬季的冻疮。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阅读 《冻疮》一文,也就更加感同身受:“冻疮,就这样伴着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空气,恣意生长。先是手背上裂开了无数纵横交错的小口子,有的还渗出了血,结了疤后,整个手背就像一幅布满密密麻麻暗紫色横竖条纹的几何图画。”过了几十年时间,作者仍能够写得栩栩如生,不能不归结为作者是一位生活的觉者。所谓觉者,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应有的境界。我不是佛教的信徒,对佛教原初教义的理解来自一行法师的《故道白云》,书中写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所得的其实就是人要成为生活的觉者。哪怕是吃一片橘子,都能够觉察它是如何难得和美好。这样,吃橘子的时候,才会一直知道自己在吃橘子,橘子也才是真实的,而吃它的人便也是真实的了。西哲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有人翻译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代表了西方哲学看待世界、人生的视角,更加注重对人生而不是现实世界的观照,可是我更同意把“审视”译为“省察”,如果加入了察觉,是否更符合先哲的本意呢?而王健,便是一位出色的觉者,比如他写的《熬糖》《酸白菜》《辣之味》《阴米的味道》等“乡村味道篇”,最能显示作者的觉者本色。要指出的是,这种察觉不是来自老师指点,甚至没有人专门去教,全凭在儿童期包括幼年时期外部世界给予的信息及互动回应,从而形成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这种察觉力,无疑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应当具备的素养。

 

除了察觉,王健散文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本真了。或者说,因为善于察觉,所以本真。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个人记忆宝匣,而《烟火乡村》正是王健向读者展示的记忆宝匣,他毫不吝啬,毫无保留,只要是记忆里存有的,他都努力打捞出来,一一向读者展示真实的童年、真实的故乡、真实的生活。这种行文的真实,应该与作者做人的真诚态度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中国文论历来主张文如其人,其他文体可能未必,但散文写作一定如此,没有诚实的态度,文恐行之不远。

 

所有文字的真实,以及态度的真诚,都可归之为本真,正是因为作者怀着一颗本真的心,所以才能在人近中年之际,在繁忙的公务工作之余,还能写下这些文字。拜读散文集《烟火乡村》,除了发自内心的喜欢、认同,还有诚挚的祝福,祝福作者拥有本真的生活和本真的写作。

 

【作者单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Tags:深圳评论 庄向阳 烟火乡村 王健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谢端平:深圳..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王健:《烟火..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